8月4-5日,IDC2022第三届化学创新药与改良型新药研发分析论坛将于苏州盛大召开。本次大会将从立项、疾病选择、靶点发现、化合物合成、化合物筛选、晶型预测、药物分析、安全性评价、原料药研究、AI助力新药研发等角度,展开为期2天的思想盛宴。
晶云星空CEO马德成博士将作为圆桌嘉宾出席8月5日小分子新药创新技术研发论坛,并且会场将设有晶云星空展台(展位号:8),欢迎各位同仁前来交流洽谈。
会议名称:IDC2022·第三届化学创新药与改良型新药研发分析论坛
会议时间: 2022年8月4-5日
会议地点: 苏州合景万怡酒店3楼(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金枫路264号)

8月4日论坛一
小分子新药创新技术研发论坛
确认中
高惠君,上海市食品药品安全研究会副会长
难溶性创新药制剂开发挑战和策略
王泽人,深圳市药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联合创始人、董事长和首席科学家
新型筛选技术:如何赋能生物医药研究
蒯乐天,药明康德HitS事业部负责人
AI赋能纤维化和溃疡性结肠炎药物研发
任峰 ,英矽智能首席科学官
神经退行性和血管性疾病动物模型研发中的协同创新
钟治晖,四川康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灵长类疾病动物模型研究室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PROTAC药物技术研究
李兴海,海创药业联合创始人/首席科技官
提高难溶性药物溶解度和生物利用度的创新方法-Patheon Quadrant 2®
王新峰,赛默飞世尔科技有限公司全球SME,口服无菌制剂
PROTAC药物研发平台和进展概述
冯焱,上海领泰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总经理
NanoTemper小分子药物开发解决方案
张玺,NanoTemper应用专家
ALRN532的发现及启示
成岱博士,安锐生物医药科技(广州)有限公司,化学总裁,共同创始人
小分子创新药从申报到商业化生产的技术关键要素
章强,浙江美测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化学服务中心总监
《爱求索》之小分子靶点筛选平台开发
邴铁军,北京爱思益普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圆桌讨论:PROTAC技术研发和转化
陈栋,苏州开拓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药化总监
李佳,朗盛投资合伙人
汪俊博士,凌科药业首席科学家/共同创始人
李兴海,海创药业联合创始人/首席科技官
英成浩,珃诺生物医药科技 (杭州)有限公司药物化学高级科学家
张继跃,奥瑞药业首席执行官
罗氏上海创新中心新型抗病毒药物的研究与开发
朱伟,罗氏上海创新中心药物化学部负责人
二代ALK/ROS1抑制剂丁二酸复瑞替尼药学与Ⅰ和Ⅱ期临床研究进展
周永春,江苏万邦生化医药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兼上海凯茂生物医药有限公司董事长
临床价值为导向-研发肿瘤未满足临床需求的新药降解多致癌靶点 Cereblon E3 Ligase Modulator (CELMoD)
陈栋,苏州开拓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药化总监
创新药的全球专利布局策略
徐婕超,上海弼兴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抗新冠病毒的蛋白酶药靶结构及药物开发
杨海涛,上海科技大学免疫化学研究所,执行所长
小分子靶向药物的研发--市场,竞争和进展
王彤,盛世泰科生物医药技术(苏州)有限公司CSO
二次创新-符合中国药企现状的新药研发策略
党群,河南真实生物总裁
新药研发的机遇与挑战
郭振荣,美迪西药学研究板块执行副总裁
整合药物化学——药物发现中的交叉融通与整合创新
展鹏,山东大学教授
小分子靶向蛋白降解技术及应用
饶燏,清华大学药学院教授
确认中
姜华,上海和誉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业务发展执行总监
圆桌讨论:如何站在前沿技术的风口开发新药
朱伟,罗氏上海创新中心药物化学部负责人
马德成,晶云星空CEO
展鹏,山东大学教授
郭振荣,美迪西药学研究板块执行副总裁
改良创新制剂的立项思路和研发评价方法
李三鸣,沈阳药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PKPD模型在改良型新药开发中的应用
杨劲,中国药科大学教授
确认中
德国麦德斯医药有限公司上海代表处
局部镇痛改良创新型制剂的研究
甘勇,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课题组长,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高端药物制剂研发进展
吴传斌,广州新济药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暨南大学药学院教授
简议制剂技术的创新与改良型新药的发展
潘卫三,沈阳药科大学 药学院原院长/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新药评审专家/第九、十届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
改良型新药和FDA505(b)2注册策略选择
王龙,上海奥全生物注册副总裁
经皮药物递送系统设计的分子药剂学基础
方亮,现任沈阳药科大学药学院院长,药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化学药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策略
马璟,上海市生物医药科技发展中心研究员
基于临床需求的改良型新药的立项策略与实施案例
吴涛,北京汇诚瑞祥医药技术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
差异化竞争的吸入制剂开发策略
吴闻哲,药物制剂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研究员
圆桌会议:高端制剂的未来发展与挑战。
吴传斌,广州新济药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山大学教授
吴闻哲,药物制剂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研究员
杨劲,中国药科大学教授
王龙,上海奥全生物注册副总裁
吴涛,北京汇诚瑞祥医药技术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
方亮,沈阳药科大学药学院药院长/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新药审评专家
中国2类新药/美国505(b)(2)NDA开发——以缓控释新药为例
闻晓光,越洋医药开发(广州)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CEO
前药在505(b)(2)改良型新药开发中的机会和挑战
郭玉申,虹医药药学研发副总裁和CMC负责人
改良型新药立项的思考
陈顺,深圳市药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研发部总监
三迭纪MED 3D打印技术——505(b)(2)产品开发的新机遇
左翔昊,南京三迭纪材料研究材料研究中心经理
专业化园区助力产业创新发展之路
黄崇贵,泰州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投资促进中心招商主管
新型抗肿瘤聚合物纳米制剂的研究与开发
张兰,广东众生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研发中心总监
口腔膜剂的研究与开发
翟光喜,山东大学药剂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药剂学教研室主任
经典药物的改良剂型——泡沫气雾剂的开发优势
贾保艳,北京京卫燕康药物研究所有限公司CEO
注射用长效缓释微球的开发产业化
刘万卉,山东绿叶副总裁,十一届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
药物共晶在改良型制剂和复方制剂中的应用
陈嘉媚,天津理工大学教授
话题确认中
刘莉,上海医工院药理评价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市生物物质成药性评价研究中心副主任
圆桌讨论:改良型新药真的不受国内企业青睐吗?
张兰,广东众生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研发中心总监
翟光喜,山东大学药剂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药剂学教研室主
闻晓光,越洋医药开发(广州)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CEO
郭玉申,亚虹医药药学研发副总裁和CMC负责人
药品检验方法的选择
周立春,北京市药检所原所长助理、化学室主任
自动化样品制备——方法转移与验证
赵宇 ,力扬企业有限公司业务发展总监
关于分析方法验证的一些思考
赵忠琼,四川科伦药物研究院有限公司分析中心主任/资深总监
缓控释固体制剂QbD开发与放大的案例解析
张津州, 在鼎医药高级研发总监
药物pKa测定研究及案例分享
陈东英,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课题组组长,中国药学会上海药物分析专业委员会委员
化学药基因毒性杂质评估及分析策略
郑传奇,广东国标医药科技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
手性结晶:手性药物的拆分与纯化
陆 杰,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科研院长
质谱在创新药及改良型新药研究中的应用
宋彬彬,上海爱博才思分析仪器贸易有限公司(SCIEX中国)市场经理
化学创新药与改良型新药稳定性研究的技术要求和案例分析
吴四清,湖南醇健制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兼研发负责人
注册起始原料的选择浅析
赵启武,上海爱科百发生物医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原料药高级总监
圆桌讨论:药物分析在药学研发中的应用及攻克药物研发中的“瓶颈”问题。
郑传奇,广东国标医药科技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
赵忠琼,四川科伦药物研究院有限公司分析中心主任/资深总监
陆 杰,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科研院长
上海爱博才思分析仪器贸易有限公司(SCIEX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