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 | From PCC to FIH and Beyond: 从候选化合物快速进入临床的CMC开发策略
2024-06-12

晶云药物于5月30日在广州围绕“From PCC to FIH and Beyond: 从候选化合物快速进入临床的CMC开发策略”的主题展开线下研讨会,本次会议汇聚业界专家,共同探讨和分享新技术。


技术分享


d873e456-ed2b-4980-a475-2e995312d647

陈敏华

晶云药物联合创始人

董事长兼CEO

《做药-成药-做成药》


陈敏华博士就“做药-成药-做成药”的话题分享了自己的洞察和见解。


“做药”:分子→晶型→制剂

药物分子设计需要综合考虑临床需求、药代药动数据、代谢机理、毒副作用等因素。药物分子结构决定了成药的难易及药效的好坏,但只把药物分子设计做好是远远不够的。在得到药物分子后,需要将分子变成材料,即充分研究原辅料性质、处方物理机械性能、处方工艺匹配度等,在体外将药物分子变成晶型和固体,再进一步做成片剂或者胶囊,这就是我们所谓的“做药”。


“成药”:制剂→晶型→分子

“成药” 是“做药”的反过程,指在体内将药物制剂崩解成晶型和固体,再将晶型和固体溶出溶解,最后在胃肠道被人体吸收。如果不考虑体内的表现,做成的药物就无法真正发挥作用。溶解度和渗透性对成药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如何提高溶解度和渗透性是新药研发最常见和棘手的问题。例如可通过成盐或者无定形固体分散体提高溶解度,通过制剂等手段提高渗透性。


“做成药”

“做药”和“成药”结合起来才能“做成药”。有些公司往往过于追求速度,希望尽早将候选化合物推至临床I期,但对早期研究不够重视,结果欲速而不达,为后续开发埋下很多隐患。实际上,快速实现获批和商业化才是最终目的。如果在研发阶段,能对药物晶型和制剂进行透彻和充分的研究,快速推至临床I期和快速实现获批及商业化可同时实现。关于做成新药,晶云坚持首次正确三步走解决方案。走的正确比走的快更重要,走的正确往往使最终走的更快。

314febe4-6a0a-4438-b3da-40cb51b67a0c


第一步:可开发性评价

仅需约500毫克至1克的原料药,约四周时间,结合可开发性评价模型进行理化性质评估,对候选化合物开发潜力做出客观评价,如是需要采用盐形式还是游离态,传统制剂还是无定形固体分散体制剂技术等等。


第二步:原料药晶型筛选和选择,以及处方前研究

在可开发性评价的基础上,系统地展开多晶型筛选或盐形筛选并进行准确表征,最终选择出最优晶型,并进行全面的处方前研究,包括溶解度、稳定性、结晶度、工艺可放大性以及原辅料相容性等,以支持PK/PD和GLP毒理动物实验,同时也为临床一期制剂策略制定和配方开发提供扎实的科学基础。


第三步:制剂开发和生产,以及临床供应

基于第一步可开发性评价和第二步选择的最优原料药晶型以及掌握的全面处方前研究数据,我们可迅速确定最适合药物分子特点,晶型特性和目标产品需求的首次正确的制剂策略和配方。这确保为临床一期试验提供首次正确的制剂,减少后续临床和商业化阶段的重大产品变更。一旦成功完成一期试验,药物将能够快速进入各个临床阶段及商业化进程。


432c0637-8af5-4d24-bc7e-8e235987cc54

李永国博士

嘉越医药董事长

CSO

《CMC 开发的“热思考”与“冷处理”》


李永国博士在分享中提到,创新药的研发上市流程一般分为临床前研究、早期临床阶段、确证性临床阶段、NDA/商业化这四个阶段,在不同阶段,药学研发有不同的要求及侧重点。

对于CMC来说,需要把握药学研发有目的性、阶段性和渐进性的特点,如何平衡控制整个研发项目的风险需要进行“热思考”与“冷处理”。李博士以乌帕替尼为例,分析了在不同的新药开发阶段中CMC开发如何满足阶段性、前瞻性和符合性的这三个特性。


e073053b-5af9-4d7a-b03b-007d968cee85
黄廉丰博士

晶云药物首席科学家

First-Time-Right. From Developability Assessment to IND


黄廉丰博士详细阐述了如何通过可开发性评价、固体形态筛选及选择、处方前开发的研究,实现First-Time-Right。


针对先导化合物或候选化合物,在早期充分了解化合物性质和潜在开发风险,确保每一步决策准确无误,避免因早期策略不当而导致的临床失败和时间成本的浪费。强调了药物候选物的关键理化性质、生物药剂学基准评估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Mol2Med™方法指导化合物固态形式的选择、临床前处方以及制剂的开发策略。


7163222a-7570-4c79-b562-4b693f2eb27f
刘镇博士

安锐生物副总裁

CMC负责人

《固体分散体制剂开发在临床前和临床研究的案例》


刘镇博士在报告中讲到,全球在售药物中,难溶型药物占比40%,而在研药物却高达70%以上,所以难溶化合物在药物研发与商业化上面临非常大的挑战。


他分享了目前几种解决难溶问题的途径与利弊,并着重介绍了固体分散体对难溶性药物增溶递送技术所带来的影响和思考。着重针对处方前研究中无定形固体分散体的筛选与表征做了阐述。同时,刘镇博士深度分享了安锐生物研发管线中难溶小分子药物的无定形固体分散体制剂开发的成功案例。


他总结道:“相对于晶体药物分子,固体分散体具有更高的溶解度和更快的溶解速度,可以更好的维持较高的药物浓度以提高体内的生物利用度。固体分散体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制备,比如喷雾干燥,热熔挤出,共沉淀,冻干,研磨。制备方法的选择通常取决于药物的理化性质,制剂开发的策略和研发所处的阶段。”


1cbc63a2-0a16-4b51-8f92-fc6914fc1f0d
马德成博士

晶云星空CEO

《确保制剂成功以助临床成功》


在演讲中,马博士详细阐述了制剂在新药研发中的作用,针对早期研发中制剂环节可能出现的问题和挑战,以及造成的影响,提出了避免这些问题的制剂研发的首次正确策略。


他介绍了在新药的早期研发中遇到因制剂问题而导致的临床实验延迟甚至失败的统计调查,归纳了问题的三个主要原因:


对制剂不够重视,导致制剂研发投入不足

没有清晰的制剂研发策略

为快和省套用所谓“普适性”制剂平台


制剂问题常会造成研发时间推迟,预算增加,甚至错失商机等后果,为最大限度避免以上风险,马博士通过晶云星空多个实际案例总结了6项方法论来确保制剂成功以助临床成功:


建立清晰的制剂目标蓝图;

采用晶云星空提倡的M3(分子-材料-药品)的研发哲学;

为每个分子量身定做制剂策略;

充分辨识风险,建立应对策略;

使用正确的技术和工艺,力图做到首次正确,并把视角关注到中后期的制剂;

保持一颗谦虚质朴的初心。


从早期研发阶段开始,利用制剂科学为新药研发的风险管控赋能具有重要意义;而选择正确的制剂开发策略无疑是重中之重。晶云星空秉持以M3理论为制剂哲学,以为每个分子量身制剂为核心策略,贯彻以科学为基础的风险控制实践,为我们的客户实现“首次正确”的制剂,作为一个坚实的桥梁,把创新药分子承载到临床实验和商业化成功的彼岸。


圆桌讨论:

快速进入首次人体临床试验(FIH)的“首次正确”CMC策略


黄廉丰博士、陈敏华博士、马德成博士、刘镇博士、曾雳博士(和径医药CEO)、许文杰博士(信立泰集团研究院副院长)、张海禄博士(晶云药物固态化学前沿技术研究院院长),主要围绕以下几个问题展开了讨论:


对于难溶性化合物的增溶手段,从API到制剂,优先顺序及不同手段的重点考量是什么?

如果开发一个盐或共晶,从原料药到制剂的研究中,有哪些需要特别关注的部分?

近期不少晶型研究涉及发补的情况,希望了解一下,小分子新药从IND到后期阶段,对应的晶型研究的要求是什么?需要做到什么样的程度可以满足申报及监管的要求?

新药物分子形式(New modality )对小分子制剂的挑战。


4a815446-5f7c-4804-82fc-4670388ceee8

从左至右:黄廉丰博士、陈敏华博士、马德成博士、刘镇博士、曾雳博士、张海禄博士、许文杰博士



在线留言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