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新华社《瞭望东方周刊》(2024年第2期,总第899期),原题为《“走出去”干大事》。
生物医药是苏州的“一号产业”。2006年3月,苏州工业园正式开工建设自己的“药谷”——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园BioBAY。不同于一般的产业载体,BioBAY招引项目时,并没有把拉动税收和就业人数当作筛选的主要考量,而是将项目的创新性和成长空间作为评判标准。如今,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园在全国211个生物医药产业园中稳居第一方阵,综合竞争力和产业竞争力、技术竞争力、人才竞争力指标均名列前茅。
第四批国家级“小巨人”之一的苏州晶云药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晶云药物”)14年前在BioBAY成立。创始人陈敏华是美国新泽西州立大学博士,曾就职于美国默克制药公司,从事药物晶型研究。“考虑到自己所掌握的技术已经代表全球行业顶级水平,我想如果成立一家公司,应该很有市场竞争力。”长期工作在国际市场最前沿,陈敏华敏锐地嗅到了商机。
2010年,在参加完苏州国际精英创业周活动之后,陈敏华被苏州发展生物医药的力度深深吸引,果断从美国默克辞职,来到苏州创办了晶云药物。
作为一家医药科技企业,晶云药物的主营业务很“专注”,就是做药物晶型研究与工艺开发。
什么叫药物晶型?陈敏华用建筑作比,药物分子排列成有序的晶体结构,好比用砖头有序排列搭建房子,如果晶体结构出了问题,那么造出来的房子可能就是根基不稳、经不起时间和市场考验的豆腐渣工程。晶云药物所做的,就是通过药物晶型的筛选、优化,帮助药企对药物晶体结构进行优化,让它在溶解度、生物利用度、稳定性、以及工艺成本等方面表现优良。
在晶云药物的研发团队里,博士占比17%,硕士占比40%,核心管理团队成员之前多是跨国药企的专家。“国际药企非常重视对药物晶型研究的研发投入,但在成立晶云药物之前,国内企业对该领域的研究还是一片空白。”陈敏华告诉《瞭望东方周刊》,“我们认准了这条技术门槛比较高的细分领域,希望能做到极致,不但能服务国内药企,还能在国际市场争取份额,让小晶体成为撬动整个行业的支点。”
创业第一周,晶云药物就拿到了来自博瑞医药20万元的订单。“市场的势头一直保持良好,因此我们很快就决定开启全球化布局。”2013年,陈敏华和合伙人决定首先开拓北美市场,计划在美国建立一个商务团队和研发中心,作为与中国总部联结的纽带。
美国新泽西州有着非常活跃的生物医药创业土壤,陈敏华当年从新泽西到苏州创业,如今又从苏州总部“杀回”新泽西建立分部,打开国际市场。
目前,除中国外,晶云药物已在美国和加拿大设立两个研发和生产中心,与全球超过1000家制药企业建立合作,为2000多个新药候选化合物提供了药物晶型研究、制剂研发及生产服务。“我们60%以上的业务来自美国市场,在细分领域的技术水平居世界第一梯队。一个企业的实力,要放在国际舞台去检测。”陈敏华说,“而要赢得国际市场,不仅仅需要有实践经验的技术专家,还要匹配相应的国际化质量体系、管理体系。未来,我们还会把药物晶型持续做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