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发补如律令——问题汇总与晶云解读④

0fbb668f-37f9-4d2f-90ea-e9b859f84788


在药物研究及申报过程中,晶型质量研究是非常重要的申报资料,我们在研究时,应关注并使用适合的技术手段,更加灵敏的检测方法开展研究,以遵循相关法规政策或指导原则要求。本系列推文关注申报过程中原料药、制剂中原料药晶型研究收到的发补问题,并从晶云专业角度进行解读,梳理研发关注内容。


参考指导原则

1)ICH M4 通用技术文档

2)ICH Q6A 《新原料药和制剂的检测以及可接受标准:化学物质》

3)NMPA《化学药品新注册分类申报资料要求》、《化学仿制药晶型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4)EMA 《Guideline on the chemistry of active substances》

5)FDA 《ANDAs: Pharmaceutical Solid Polymorphism》

6)《中国药典, 9015 药品晶型研究及晶型质量控制指导原则》

7)《化学药品创新药Ⅲ期临床试验前会议药学共性问题及相关技术要求》

8)……


本系列第④篇围绕晶型研究及现阶段监管要求,选择代表性问题与大家分享晶云解读,以及研发过程需要关注的问题。



常见晶型发补问题


01 发补内容

请说明本品晶型是否为热力学稳定晶型;本品为难溶性药物,请说明本品与参比制剂的晶型是否一致,请对比不同晶型之间的溶解度差异,并评估是否会影响制剂的体内行为。若评估后变更晶型,需要关注按照《药品注册管理办法》第四十条规定:药品上市需要申请评审期间,发生可能影响药品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可控性的重大变更,申请人应当撤回原注册申请,补充研究后重新申报。


  • 晶云解读

1)文献调研:项目为仿制药品种,应开展全面的文献调研,确认开发晶型的对应属性,必要时通过晶型重复制备、表征鉴定及相互转化关系研究进行确认。


2)制剂中原料药晶型鉴定:

首先,根据制剂产品中API的含量占比,需要有可靠的定性分析方法(根据中国药典及ICH指导原则,开展定性方法学研究),确认参比制剂中原料药晶型、自制制剂中原料药晶型,并判断是否一致。


其次,不仅局限于本品种,延伸解读发补内容:如定性结果与文献调研证明,为单一晶型,且原研不涉及定量研究,工艺也未引入产生杂质晶型的步骤(溶剂、制粒方式等),则可说明晶型一致;反之,则开展进一步的晶型研究,如3),以及晶型定量研究。


3)不同晶型的溶解度差异(及其它可能的理化性质差异):

结合2)制剂中原料药晶型定性结果,和化合物原料药工艺、制剂工艺,以及化合物晶型间转化关系,综合评估可能存在的转晶风险,确认杂质晶型:如工艺溶剂-溶剂合物,湿法制粒-水合物,干燥条件/贮藏条件-无水晶型/水合物等。


制备得到单一晶型的样品,并收集其溶解度,甚至溶出度等差异,综合评估是否影响产品质量。此种研究思路,仍建议与监管保持紧密沟通确认接受度后启动,时间及成本投入较大。


| 关注内容:全面的文献调研,化合物多晶型现象,晶型定性/定量分析方法。


02 发补内容

请在质量标准中制定晶型检查项(建议采用XRPD方法),明确晶型C的特征峰,并不得检出晶型A、B的特征峰,对方法的专属性、灵敏度等进行验证,并联系中检院进行复核。


  • 晶云解读

1)表征方式的选择:XRPD作为指纹性表征图,为晶型定性、定量的首选技术手段。


2)特征峰/标准图谱的确认:仿制药产品通常可以检索到公开数据中的标准图,作为参照比对确认一致,新药项目对于所选开发固体形态,通常建议申报方收集室温下的单晶数据(避免低温,晶胞收缩可能会造成峰位置的偏移),通过晶胞参数拟合标准的XRPD图,作为参照用于实测比对。


3)不得检出杂质晶型:发补原文中明确提到“不得检出晶型A、B特征峰”、“方法的专属性与灵敏度”,因此,需分别针对晶型A、晶型B,建立对应的灵敏度较高的限度方法,对方法学进行验证,并在代表性批次样品中,持续未检出晶型A、B,即低于检测限。


| 关注内容:合适的表征测试技术及方法,代表性图,限度方法学研究,中检院复核(设备型号与灵敏度范围等需提前考虑)


03 发补内容

建议全面完善原料药晶型、盐型的研究与评估,提供不同盐型、不同晶型的研究数据,尤其相互转化关系研究,包括不同盐型之间,以及不同盐型对应的多晶型不同晶型。同时,甲方原料药成盐工艺,提供关键工艺验证批次的晶型、盐型研究数据及稳定性数据。证明批间一致性,应避免转晶。


  • 晶云解读

1)盐型筛选:通常结合化合物开发的需求(如提升溶解度、生物利用度,改善稳定性等具体目标),开展成盐(共晶)筛选研究。除常规关注的配体安全等级外,还应重点关注化合物本身存在的成盐位点,成盐比例,以及对应的物理、化学稳定性。(点击查阅往期精彩文章:【晶云·分享】晶型研究的“筛”与“选”


延伸解读发补内容,关于结构确证:游离态与配体间的结合方式具体是离子键-成盐,非共价键-成共晶,需要有单晶(或MicroED)数据直观说明。同时,所选开发盐的优势晶型,拥有室温单晶数据,反推拟合标准XRPD图谱作为定性参照。


2)关于未来开发及风险控制:

  • 多晶型研究:对于化合物游离态本身,及可能存在形成(工艺过程得到/歧化形成)不同摩尔比的盐型,多晶型研究是重点关注的内容,应对得到固体进行充分的表征确认,确认是否为该摩尔比盐型的晶型。如盐发生部分歧化/歧化,应对该体系/制备方式重点关注,评估在开发过程中引入不同比例盐型的风险。

  • 成盐工艺:不仅需要对游离态和配体的投料比予以控制,而且需要谨慎选择合适的溶剂体系,确认工艺关键参数及是否存在边界条件等,系统的结晶工艺方法开发将成为研究的重点之一。对于关键节点的留样使用灵敏度足够的方法测试,证明风险可控。


3)晶型质量研究:对于工艺过程可能引入的转晶或杂质晶型风险,包括可能存在目标盐型的其他杂质晶型,其他摩尔比盐的多晶型,应有专属性、灵敏度足够的检测方法证明其未检出。


| 关注内容:优势盐型的确认,系统的多晶型研究,结晶工艺的研究与控制,晶型质量研究。


总结

不论是仿制药还是新药化合物,晶型研究贯穿研发始终,晶型质量研究作为最终环节,对API及药物成品的质量负责,从理论层面,结合化合物本身的多晶型属性,进行风险评估,确认杂质晶型对象,从数据层面,使用合适的技术手段(高灵敏度的XRPD/共聚焦Raman/固态核磁等)进行完善的方法学研究,充分说明所选开发固体形态,自API至制剂中,是否持续的单一、稳定、可控。


晶云平台:专业的项目组点对点项目评估、开展与申报支持;固态检测平台:丰富的固态表征设备(CNAS体系),支持短频快的收集表征数据与属性鉴别。


晶云业务:化合物多晶型筛选与评估、单晶培养与结构确证、结晶工艺开发、晶型定性/定量方法学研究、处方前研究等。


晶云经验:成功支持2000+小分子化合物、330+仿制药项目的晶型研究工作。



原文请点击查阅

在线留言

*
*
*
*
*